近年来,湖南省检察机关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案件力度,改进执法方式,规范执法行为,成为当地良好经济发展、反腐倡廉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实践者和维护者。其形成的“三大预防模式”也成为全国司法预防的战略品牌。
安乡国土:“检政联手”预防模式
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,土地资源不断增值,土地管理领域的职务犯罪呈现出上升的态势,成为发生大案要案的重要领域。常德市安乡县是个农业大县,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多,国家资金投入大,为此,县检察院与县国土局加强工作衔接和执法互动,构建法制监督与行政监管相互配合、优势互补的预防腐败格局,持续10年保持工程无差错、资金无损失、干部无落马。
安乡县检察院和县国土局在全省率先开发“重点建设项目预防职务犯罪信息系统”,给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装上“电子眼”,对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环节提供信息查询、身份识别、问题过滤、隐患预警。2012年,县检察院通过该系统获取施工方投诉信息,通过实地调查,震慑了个别村干部假借工程质量监督变相勒索的行为,将犯罪扼杀在萌芽中。2008年以来,该县累计完成土地综合整治投资总额4.39亿元,完成平整土地1.3万公顷,新增耕地2000多公顷,农田道路、水利设施得以改善,耕地质量、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得到提高。由于整治环境良好,国土资源部确立该县为国家土地整治项目示范区。
随着医疗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,医疗市场竞争加剧,药品监管领域职务犯罪呈上升趋势,窝案串案现象严重。这些案件都是发生在民生领域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、热点问题。2010年以来,湖南检察机关共查办药品监管领域职务犯罪案件20件26人。
湖南药监:“亡羊补牢”预防模式
“亡羊补牢”,即查案后的预防。湖南省检察院结合查办该领域发现的问题,对药品监管、定价等环节的相关制度、规定进行全面梳理,多次与省药监局、物价局和卫生厅座谈了解情况,并于今年4月联合省纪委在省药监局专门召开职务犯罪分析会,对药品监管领域职务犯罪的发案原因、环节和特点进行全面分析,建议在药品监督管理方面,强化轮岗制度,实行合理分权、限权;同时,强化信息公开,制定药品质量公告管理办法,切实防控信息公开当中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。
检察机关的预防建议,为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全省药品质量同品种考核合格率均达到98%以上,10年提高了13.5个百分点,连续13年未发生原发性重大药害事件。2013年上半年,湖南省医药制造业增长达19.7%。
炎陵检察:“自我约束”预防模式
“队伍过硬,执法才规范。检察机关同样存在职务犯罪的风险,只有加强内部预防,才能确保检察队伍不出问题。”省检察院检察长游劝荣认为。
株洲市炎陵县检察院恢复重建以来36年无干警违纪违法受处分、无干警家属违法受刑事处罚的纪录,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。这在全国绝无仅有。
重视培育反腐文化,努力营造“不想腐”的氛围。36年来,县检察院坚持不懈抓革命传统教育、道德伦理培育,墙上有廉政文化,桌上有廉政警句,让检察干警无时无刻不处在警示氛围中。同时,一些老干警的言传身教,让炎陵检察院的反腐传统代代传承。
重视反腐制度建设,努力营造“不能腐”的氛围。炎陵检察院建立了“警示谈话”制度,即对一些发现的苗头性问题,院领导及时谈话提醒,防止问题发生和扩大。一次,该院领导偶然发现一名办案干警与嫌疑人之间有电话联系,随即找其谈话,要求干警说明情况,并保证严格遵守办案纪律。同时,还建立了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制度,检察院与干警亲属“约法三章”:不接待涉案说情人员、不打听案情。纪检干部坚持每季度走访干警所在社区,了解干警八小时之外的情况。
在炎陵检察院检察长刘永初看来,“检察机关执法不当,就有可能影响当地经济发展。”他们一直恪守一条原则:既预防打击职务犯罪,又不能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。刘永初介绍,2012年,炎陵检察院查办了中铁五局衡茶吉铁路建设项目部系列贪污受贿案,案件涉及多个中层领导,“我们严守办案纪律,为了不影响重大工程建设,没有冻结企业账户。同时,我们注意调查取证的方式方法,集中时间取证。”
过硬的队伍带来了监督水平的不断提升:炎陵县检察院近5年共查办职务犯罪案件36件53人,审查批准逮捕各类刑事案件318件460人,提起公诉440件666人。无一错捕错诉,无一无罪判决,无一超期羁押,无一安全事故。
本文作者为湖南省人民检察院预防处处长